首页 > 在线课堂 > 专家文稿 > 种植技术 > 油料 正文

向日葵病虫害防治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21-05-28 

  刘继霞    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

  2009年4月27日
  向日葵常见病虫害有:
  菌核病      黄萎病        锈 病 
  霜霉病      黑斑病        褐斑病  
  列当        向日葵螟      地老虎 
  金针虫      黑绒金龟子
  一、向日葵菌核病
  发生情况:
  近几年来,这种病害在全国各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发生,发病率一般都在10~20%, 雨水多年份发病率在50%左右,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。
  东部发生较西部重,东北三省发生最重
  类型
  向日葵菌核病,又叫白腐病,俗称烂盘病。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,造成茎秆、叶、花盘及种仁腐烂。
  常见的有根腐型、茎腐型、叶腐型、花腐型(也叫盘腐型)4种症状,其中根腐型、盘腐型受害最重。
  1.根腐型菌核病症状
  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,苗期染病时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斑, 扩展后腐烂,幼苗不能出土或虽能出土,但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。成株期染病 ,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,逐渐扩展到根的其它部位和茎,后向上或左右扩展,长可达1m,有同心轮纹,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,重病株萎蔫枯死,组织腐朽易断,内部有黑色菌核。
  2.茎腐型菌核症状
  主要发生在茎的中上部,初呈椭圆形褐色斑,后扩展,病斑中央浅褐色具同心轮纹, 病部以上叶片萎蔫,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。
  3.叶腐型菌核病症状
  病斑褐色椭圆形,稍有同心轮纹, 湿度大时迅速蔓延至全叶,天气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穿孔或脱落。
  病原
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 (Lib.) de Bary 称核盘菌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 菌丝体绒毛状白色,菌核初期白色渐变为浅灰绿色或灰黑色,形状各异。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,子囊盘褐色,圆形,大小4-9mm, 夏季(7月中下旬) 在田间可见小喇叭状的紧贴地面的子囊盘。
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  (一)传播途径: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内,病残体中及种子间越冬。翌年气温回升至5℃以上,土壤潮湿,菌核萌发。
  1、种子上的越冬病菌可直接为害幼苗。
  2、菌核上长出菌丝也可侵染茎基部引起腐烂。
  3、产生子囊盘,子囊孢子成熟由子囊内弹射出去,借气流传播,遇向日葵萌发侵入寄主,引起叶腐、茎腐和盘腐(从葵盘海绵组织侵入)。
  4、病原菌在侵染过程中分泌草酸和一些酶类,如果胶酶、多丰乳糖醛酶促使寄主组织腐烂分解,出现病害症状。
  (二)发病条件
  1、地块:连作田土壤中菌核量大,病害重。 
  2、温度:菌丝萌发及菌核形成温度在5-30℃,最适15℃,菌核经3-4月休眠期,从菌核上产生子囊盘。形成子囊盘温限5-20℃,最适10℃。
  3、湿度:春季低温多雨茎腐重,花期多雨盘腐重。适当晚播,开花期错开雨季发病轻。一般播期在6月上旬。
  4、深度:菌核埋入土中7cm-10以上很难萌发。子囊孢子萌发温限0-35℃,5-10℃萌发最快,该菌能侵染41科200余种植物。
  防治方法
  1、实行轮作: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-6年轮作。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,一般3年后活力大部丧失,所以采取向日葵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换茬,能大大减轻发病。轮作时间越长效果越好,但不能与豆科、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。
  2、深翻:将地面上菌核翻入深土中10厘米以下,使其不能萌发。
  3、种植耐病品种:目前无抗病品种,吉林省耐病性好的品种有:白971、寸嗑、白葵4号等。
  4、清除田间病残体,发现病株拔除并烧毁。搞好田园卫生 将病株、残枝败叶、病花盘、籽粒彻底清除出田间深埋,或烧掉以减少病原。同时增施磷钾肥。
  5、适当晚播:使花期和多雨季节错开。强调开花期是因为:雨季是孢子弹射的盛期,且弹射到葵盘上对向日葵产量损失最大,且葵盘的海绵组织为菌核的易侵染部位,孢子萌发所须湿度在90%以上。
  二、向日葵锈病
  世界各地普遍发生,是向日葵重要病害,大流行年份减产40%-80%。在我区也有发生。
  症状
  在叶片、叶柄、茎秆、葵盘等部位染病后都可形成铁锈般状孢子堆。叶片染病,初在叶片背面出现褐色小疱是病菌夏孢子堆,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,即病原菌的夏孢子,后期病部生出许多黑褐色的小疱,即病菌冬孢子堆,散出黑色粉末,即冬孢子,发生严重的致叶片早期干枯。
  病原
  Puccinia helianthi Xchw. 称向日葵柄锈菌,属担子菌亚门真菌。夏孢子堆主要生在叶背,圆形至椭圆形,1-1.5mm。冬孢子堆在叶背面形成,褐色至黑褐色,大小0.5-1.5mm。主要为害向日葵、小花葵、菊芋、狭叶葵、暗红葵等。
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  寒冷地区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。翌年条件适宜时,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入幼叶,形成性子器,后在病斑背面产生锈子器,器内锈孢子飞散传播,萌发后也从叶片侵入,形成夏孢子堆和夏孢子,夏孢子借气流传播,进行多次再侵染,接近收获时,在产生夏孢子堆的地方,形成冬孢子堆,又以冬孢子越冬。
  南方温暖地区病菌在多年生向日葵或菊芋上以菌丝越冬,越冬后繁殖进行再侵染。该病发生与上年累积菌源数量有关,雨季来的早,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常引致该病流行。
  目前,按国际统一命名系统已发现北美1、2、3和4号生理小种,将其分别描述为0、2、1和1、2小种。我国内蒙古向日葵锈病流行区巴盟、包头市、呼和浩特市主要为1、2、3号生理小种,其中3号小种占60%-90%,是内蒙古锈病流行的优势小种,2号小种占10%-20%。用3号小种测定内蒙古地区生产上使用的向日葵栽培种,土右三道眉、派列多维克、派改1号、内杂1号、内杂2号、食葵1-3号均呈感病型反应。生产上种植中熟品种及食用葵易发病。7-8月份多雨发病重。
  防治方法
  (1)尽快选育抗3号小种的食用葵或油葵抗病品种。
  (2)加强前期管理,及时中耕,合理施用磷钾肥。
  (3)药剂拌种。用25%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干拌50kg种子,可减轻发病。
  (4)发病初期喷药。所用的药剂有:
  15%三唑酮1000-1500倍液
  50%萎锈灵乳油800倍液
  25%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%三唑酮2000倍液
  70%代森锰锌1000倍液加15%三唑酮2000倍液
  12.5%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
  隔15天左右1次,防治1次或2次。
  三、向日葵黄萎病
  近年东北的辽宁、吉林、西北的内蒙古、甘肃都有发生。
  主要在成株期发生,开花前后叶尖叶肉部分开始褪绿,后整个叶片的叶肉组织褪绿,叶缘和侧脉之间发黄,后转褐;后期病情逐渐向上位叶扩展,横剖病茎维管束褐变。发病重的植株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死亡,中位叶虎皮状呈斑驳状,严重的花前即枯死,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均可出现白霉。
  注意
  对黄萎病典型症状的掌握注意与营养不协调造
  病原
  Verticillium albo-atrum Reinke et Berthold. 称黄萎轮枝菌或黑白轮枝菌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不产生微菌核而形成黑菌丝,菌丝分隔、膨大,胞壁增厚形成厚垣孢子状至念珠状黑菌丝。在病部老熟分生孢子梗基部变暗色是其独有特征。分生孢子长卵形,大小3-7×1.5-3(μm),有时具1隔膜。生长适温20-22.5℃,高于30℃不能生长。 此外有报道Verticillium dahliae Kleb. 称大丽菌轮枝孢,也是该病病原。
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  病菌在土壤、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冬。种子果皮带菌,胚和胚乳不带菌。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。播种后病菌从伤口或幼根直接侵入发病,潜育期一般为7天。病菌生长温度10-33℃,以23℃最适。
  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,低洼地、种植密度大易发病。
  防治方法
  (1)种植抗病品种
  (2)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。
  (3)病残株应清除出田间烧毁。
  (4)药剂拌种 用50%多菌灵或50%多菌灵或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.5%拌种,也可用80%抗菌剂402乳油1000倍液浸泡种子30分钟,晾干后播种。还可用农抗120水剂50倍液,于播种前处理土壤,每667平方米用对好的药液300L。
  (5)必要时用20%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灌根,每株灌兑好的药液500ml。
  (6)多年连作重茬地,排水不良低洼地及种植密度过大,氮肥施用过多,或苗期低温多雨,成株期高温多雨,虫害严重的地块均易发生黄萎病。防治方法:轮作倒茬,深翻土地,选择无病肥沃高产田;适期播种,合理密植,早间苗,早施肥,及时中耕培土,培育壮苗;适时灌溉,防止大水漫灌,排灌结合,无积水;科学施肥,增施磷钾肥,提高植株抗病力;苗期喷施叶面微肥及杀菌剂如代森锌,退菌特,多菌灵,百菌清等均可防治和减轻该病的发生。
  四、向日葵霜霉病
  国内分布在东北、西北、华北和西南局部地区。是重要的检疫性病害。
  苗期、成株期均可发病。造成植株矮化,不能结盘或死亡。
  症状
  1 苗期
  染病2-3片真叶时开始显症,叶片受害后叶面沿叶脉开始出现褪绿斑块,叶背可见白色绒状霉层,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。病株生长缓慢或朽住不长。
  2 成株染病
  初近叶柄处生淡绿色褪色斑,沿叶脉向两侧扩展,后变黄色,并呈放射状向叶尖蔓延,出现褪绿黄斑.
  湿度大时
  叶背面:沿叶脉间或整个叶背出现白色绒层,厚密
  叶片:后期变褐焦枯,茎顶端玫瑰花状,病株较健株矮,节间缩短,茎变粗,叶柄缩短.
  花盘:畸形,失去向阳性能,开花时间较健株延长,结实失常或空秆。
  病原
  Plasmopara halstedii (Farl.) Berl. et de Toni 向日葵单轴霉,属鞭毛菌亚门真菌。孢囊梗1-4根从气孔伸出,具隔膜,大小350-630μm,主轴长105-370μm,占全长1/3-2-3,粗9.1-10.8μm,上部单轴分枝6-11次;末端直,圆锥形,长1.7-11.6μm,常3-4枝簇生成直角分枝,顶端钝圆。孢子囊卵圆形、椭圆形至球形,顶端有浅乳突,无色,大小16-35×14-26(μm)。卵孢子球形,黄褐色,直径23-30μm。已发现有8个生理小种。
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  向日葵霜霉菌随带菌的种子传播蔓延。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卵孢子潜藏在内果皮和种皮中,种子间夹杂的病残体也带菌,春季气温回升,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,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向日葵,形成全株侵染症状。
  该病有潜伏侵染现象,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常不表现症状,生产上播种带菌种子,当年只有少数出现系统症状的病株,相当多的植株为无症带菌,生产上要注意,必要时需连续种植进行检查。16-26℃适其发病。
  向日葵品种间存有抗病性差异。
  该病发生程度与播种及出苗期间温湿度有关,一般早播发病轻,旱地发病轻。向日葵播种后遇有低温高湿条件,容易引起幼苗发病,生产上春季降雨多,土壤湿度大或地下水位高或重茬地易发病,播种过深发病重。向日葵进入成株期以后抗病性明显增强。
  防治方法
  (1)建立无病留种田。严禁从病区引种,千方百计地保护无病区。
  (2)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-5年轮作。
  (3)选用抗病品种 如辽葵2号、汾葵杂2号、抗3A×恢6、CM592等。
  (4)怀疑有霜霉病的要检测向日葵的内果皮和种皮,明确带菌率。发病重的地区用种子重量0.5%的25%甲霜灵拌种。
  (5)适期播种,不宜过迟,密度适当,不宜过密。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喷药或灌根,防止病情扩展。
  (6)苗期或成株发病后,喷洒药剂
  58%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
  64%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
  25%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
  72%杜邦克露700-800倍液,
  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%安克•锰锌可湿性粉剂900-1000倍液。
  五、向日葵黑斑病
  症状
  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。为害叶、茎和花瓣。
  叶片染病 现暗褐色圆形病斑,大小5-20mm,边缘常有黄绿色晕圈,病斑上有时现同心轮纹,中央生出灰色至灰白色的霉状物,邻近病斑常相互融合。
  叶柄染病 现圆形至椭圆形或梭形黑褐色病斑,严重的叶柄干枯。
  茎部染病 生椭圆形至梭形长斑,黑褐色,由下向上蔓延,常互相接连,长的可达140mm,使茎秆全部变褐。花托染病 生凹陷圆斑。
  花瓣染病 通常产生小褐色斑。
  葵盘染病 生圆形至梭形具同心轮纹的褐色至灰褐色斑,中心灰白色。   分布在全国各地。
  病原
  Alternaria helianthi (Hansf.) Tubaki et Nishihara 称向日葵链格孢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自然条件下菌丝丛近层状铺展,稀毛状,灰色。分生孢子梗单生或小束生,直或微弯,有时曲膝状,苍白色至近榄褐色,平滑,分隔,大小120×8-11(μm)。分生孢子多数单生,偶有2个链生,直立,圆筒形或呈倒棍棒状,末端圆,近无色至中等浅榄色或金属色,平滑,具2-12个横隔,偶见1或多个纵隔或斜隔膜,培养时分隔处常缢缩,大小45-145×10-30(μm)。
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  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。翌春播种带病的种子出土后即引起苗枯或叶斑。但种子带菌量较少。病残体上的病原菌是主要初侵染源。遇有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、气流传播到向日葵植株上进行初侵染。侵入适温25-30℃,在雨季,温度适宜,寄主处于乳熟至腊熟期很易发病。高温多雨该病流行速度快,潜育期短,因此很易流行成灾,成为生产上的重要病害。
  目前尚未发现免疫的品种。油B-12、阜新大喀、法国向日葵、先进工作者等较抗病。病菌孢子萌发温限5-35℃,最适25-30℃,潜育期2-13天。流行与雨水有直接关系,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。连作地、播早的向日葵易发病。
  防治方法
  (1)选用抗病品种: 如辽葵杂3号、辽葵杂4号等,吉林省向日葵所表现较好的有:白葵花,CIDA-R3等。
  (2)秋季深翻地,消灭病残体,减少初侵染源。
  (3)采用向日葵配方施肥技术,施足底肥,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。
  (4)种子处理:用50%福美双或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.3%拌种,也可用60℃热水浸种10分钟。
  (5)人工脱叶:现蕾前期开始,每10天1次,连续4次。
  (6)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及时喷洒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-600倍液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50%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隔7-10天一次,喷2-3次
  六、向日葵褐斑病
  症状
  是世界广泛分布的重要病害。又称斑枯病,苗期、成株期均可发病。
  子叶和幼苗染病,叶片上生近圆形褐色病斑,外围生有黄色晕圈,病斑背面灰白色。
  成株染病 病斑多角形,褐色,也有黄色晕圈,后期病斑上生出小黑点,即病菌分生孢子器。多雨潮湿,病斑易脱落或穿孔,发病重的病斑融合,整个叶片枯死。茎和叶柄染病,病斑褐色狭长条状。
  病原
  Septoria helianthi Ell. et Kell. 称向日葵壳针孢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分生孢子器生于叶面,单生或聚生,突出表皮,球形或近球形,器壁暗褐色,大小68.4-174×43.5-136.7(μm)。分生孢子无色透明,丝状略弯,基部较钝,顶部稍尖,具3-5个隔膜,大小41.6-75×2-3.8(μm)。
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 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,翌春温湿度条件适宜,分生孢子从分生孢子器中逸出,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,扩大为害。秋季发病较普遍。多雨年份,湿度大发病重。
  防治方法
  (1)选用辽葵杂3号、4号等抗褐斑病品种,在吉林省表现好的有白葵杂4号中抗品种。
  (2)秋季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,清除病残叶,集中烧毁或沤肥。
  (3)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。
  (4)发病初期摘除病叶,必要时喷洒30%碱式硫酸铜胶悬剂400-500倍液或1:1:160倍式波尔多液、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10-15天1次,防治1次或2次。
  七、向日葵列当
  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检疫性杂草,主要寄生在向日葵、烟草、番茄、瓜类等双叶植物的根上,用吸盘深入向日葵根部组织吸收养分。向日葵被列当寄生后,植株细弱,花盘较小,秕粒增加,一株向日葵寄生15株列当,便有30—40%的秕粒。向日葵幼苗被列当寄生后,不能正常生长,甚至干枯死亡。
  防治方法
  (1)严格检疫,严禁随意调运向日葵种子,防止列当蔓延。
  (2)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。如一般选用匈牙利2号、中苏三、先进工作者等抗列当品种。
  (3)轮作倒茬。提倡对重茬、锓茬地实行6-7年轮作倒茬。
  (4)加强田间管理。在列当出土盛期和结实前及时中耕锄草2-3次,开花前要连根拔除或人工铲除并将其烧毁或深埋;收获后及时深翻整地。
  (5)药剂防治。
  用0.2%的2.4-D丁脂水溶液,喷洒于列当植株和土壤表面,每667m2用药液300-350L,8-12天后可杀列当80%左右。但必须注意,向日葵的花盘直径普遍超过10cm时,才能进行田间喷药,否则易发生药害。在向日葵和豆类间作地不能施药,因豆类易受药害死亡
  八、          向日葵螟危害
  向日葵螟以幼虫危害向日葵和野生菊科植物的花盘和种子,幼虫注入花盘后,由外向中心侵食,将种仁部分或全部吃掉形成空壳,遇雨后可造成花盘和籽粒发霉腐烂,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。
  向日葵螟
  防治措施
  1、防治成虫:在7月末或8月初,即在成虫盛发期,于夜间8至9时左右,用喷烟机施放烟雾剂1至2次,用的药剂是:可用80%敌敌畏,每公顷用药1.5公斤;或用20%杀灭菊酯,也可用2.5%溴氰菊酯,每公顷用药150毫升进行喷雾。
  2、防治幼虫:要抓住幼虫尚未蛀入籽粒里的关键时期,即在8月上旬左右,用90%敌百虫或50%巴丹500倍液,每公顷可喷雾药液750公斤,也可用20%杀灭菊酯或2.5%溴氰菊酯300倍液进行喷雾。还可用10%氯菊酯乳油进行防治,每公顷用药600至750毫升,对水1125公斤,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喷药。或得用BT乳剂300倍液进行喷洒,每株花盘喷洒药液40至50毫升,杀虫率可达90%以上,在第一次喷药后5天,再喷第二次,防治效果更好。
  3、生物防治:向日葵始花期放赤眼蜂蜂卡进行生物防治,每亩地放蜂卡1-2张
  九、地老虎
  1.分布和危害:地老虎属于鳞翅目,夜蛾科,俗称地蚕,切根虫等。地老虎的种类很多,主要有:小地老虎、黄地老虎、白边地老虎等,主要以幼虫咬食向日葵幼苗茎部的近地面处,根茎部被咬断后植株枯死,造成却苗断垄。以小地老虎对向日葵的危害最大。
  2. 形态特征:成虫体长16—23mm,翅展42—54mm,深褐色,前翅由内横线、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,具有显著的肾状斑、环形纹、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;后翅灰色无斑纹。卵长0.5mm,半球形,表面具纵横隆纹,初产乳白色,后出现红色斑纹,孵化前灰黑色。幼虫体长37—47mm,灰黑色,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,臀板黄褐色,具2条深褐色纵带。蛹长18—23mm,赤褐色,有光泽,第5—7腹节背面的刻点比侧面的刻点大,臀棘为短刺1对。
  3.防治方法
  (1)诱杀成虫:小地老虎(蛾)对糖、酒、醋、和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,可采用糖醋液诱杀成虫,糖醋液配制:糖0.5公斤,醋0.5公斤,白糖0.15公斤,水0.25公斤,再加上80%的DDV乳剂,混合拌均匀,盛在盆里,白天加盖,晚上打开诱杀。
  (2)除草灭虫:经常清除田间地畔的杂草,防止产卵。
  (3)消灭幼虫危害:
  a.撒放毒饵:80%DDV和敌百虫粉一份,拌50份湿麸皮撒到田间防治幼虫。
  b.灌水掩杀。
  c.三龄前幼虫昼夜在向日葵苗株上为害,当发现小苗上产生花叶状透明小孔时,应喷药防治。用50%的甲基1605配成2000倍液或20%速灭沙丁2000倍液喷雾即可。
  十、金针虫
  1.分布于危害:鞘翅目,叩头虫科。别名 沟叩头虫、沟叩头甲、土蚰蜒、芨芨虫、钢丝虫。分布在我国的北方。幼虫在土中取食播种下的种子、萌出的幼芽、农作物和菜苗的根部,致使作物枯萎致死,造成缺苗断垄,甚至全田毁种。
  2.形态特征:(1)沟金针虫 成虫体长14—18毫米,深褐色,密生黄色细毛。前胸背板呈半球形隆起。卵近椭圆形,乳白色。幼虫金黄色,扁平,体节宽大于长,尾节两侧隆起,有3对锯齿状突起,尾端分叉并向上弯曲。蛹纺锤形,19~22毫米,初淡绿色后渐变褐色。 (2)细胸金针虫 成虫体长8—9毫米,体细长,密生暗褐色短毛,圆筒形。卵圆形,乳白色。幼虫淡黄色,细长,各节长大于宽,尾节圆锥形,背面近前缘两侧各有1个褐色圆斑、末端中间有1个红褐色小突起。蛹长8—9毫米,初乳白色后渐变黄色。
  3.防治方法
  (1)种子处理:用40%甲基异柳磷50g或35%的甲基硫环磷50g,或50g50%甲基1605,加水25000g,拌向日葵籽25公斤,阴干后播种,均可防治金针虫。
  (2)农业防治:精细整地,适时播种,合理轮作,消灭杂草,适时早浇,及时中耕除草,创造不利于金针虫活动的环境,减轻作物受害程度。
  (3)药剂防治: 第一,用50%辛硫磷乳油或40%甲基异柳磷乳剂100倍液浸10分钟;5%涕灭威颗粒剂每666.7平方米用2~3千克,薯苗移栽时施入穴内,该药田间有效期 50~60天,可有效防治茎线虫病的发生,并兼治其他虫害。也可用3%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666.7平方米用3~4千克,拌适量土施入穴内。第二,用3%呋喃丹颗粒剂2千克,或50%辛硫磷 0.2~0.3千克,拌细土15~20千克,起垄时撒人埂心或栽种时施人窝中。
  十一、黑绒金龟子
  1.分布于危害:分布于东北、内蒙个、古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陕西等地,其中以东北,华北发生较重。
  黑绒金龟甲,又名东方金龟甲、天鹅绒金龟甲。该虫除了危害向日葵外,还危害149种植物,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,成虫贪吃向日葵叶片,造成叶片残破缺裂,为害重者将叶片吃光,咬掉生长点、咬断幼茎,一株苗上最多有几十头,常常造成缺苗,以致毁种,使生长造成严重威胁。
  活动规律:东北各省及内蒙古等多数地区使以成虫越冬的,一年发生一代,越冬成虫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出现,早期多集中在发芽的杂草上吃蒲公英、黄蒿等的嫩叶。向日葵出苗后常成群飞到幼苗上为害,沙性土壤危害严重。成虫夜间和上午躲藏在表土下栖息,午后凉爽时出土危害,温暖无风天气活动量大,为害时间长,并喜欢集群为害。
  2.形态特征:成虫:体卵圆形,黑褐色,或黑紫色,体被绒毛,有光泽。体长8~9mm,宽5~6mm。每一鞘翅上密布刻点,有10列纵起线,上具有细点,触角褐色,鳃叶状。
  3.防治方法
  (1)药剂拌种:播种前用40%甲基异柳磷50克兑水2500克,拌25公斤向日葵,拌匀阴干后播种,或用50%甲基1605和30%甲基硫环磷乳油50克加水2500克,拌种25公斤,阴干后播种,均有明显效果。
  (2)利用成虫的假死性,可以进行人工捕捉。
  (3)每亩用2.5%敌百虫粉2~3公斤拌土40~50公斤,在耕地时随撒随耕。
  (4)喷药治虫:成虫危害期选用2.5%敌百虫粉剂喷撒,每667平方米2千克。或用2.5%敌杀死、 40%甲基辛硫磷乳油、5%来福灵、2.5%功夫等多种杀虫剂药剂,每667平方米15-20毫升,对水40千克左右,喷雾。
  重要提示
  1、向日葵不宜连作,连作会导致病害发生,减产甚至绝产。
  2、向日葵为双子叶植物,食用向日葵出苗较为困难,要求足墒播种,播深不宜超过3厘米。
  3、向日葵植株高大,油葵密度不宜超过4500株/亩,食葵密度不宜超过3000株/亩。并注意蹲苗,否则会有倒伏发生。
  4、向日葵喜欢磷钾肥,磷钾肥有助于提高植株抗病和抗倒伏能力。
  5、向日葵为虫媒异花授粉作物,蜜蜂授粉可显著提高结实率,必要时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。
  6、向日葵开花授粉期间,若遇高温会严重影响结实率;若遇连阴雨和低温会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。各地应选择适宜播种期。
  7、向日葵腋芽有发生分枝的习性。当向日葵遇到不良环境因素影响时,腋芽畸形抽发形成分枝。这种分枝有不确定性,为生理性分枝,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。
  8、向日葵对小麦除草剂非常敏感,应特别注意漂移和残留药害。